『太极』 『阴阳』
『天人合一』
『体用一源』
『道』 『德』
『八卦』 『气』
『龙凤』 『鹤』
『命』 『情』
『爱』 『礼』
『孝』 『利』
『法』 『雅俗』
『尚统』 『爱国』
『务实』 『安土重迁』
『意境』 『山水』
『琴』 『棋』
『书』 『画』
『酒』 『茶』
『自强不息』

意 境


  前面我们分析中国古代的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从中不难发现,它们都不注重写实,而力求写意。琴的最高境界是谋求人与天地自然的沟通,棋则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境界,书画作为古代文人最常用的艺术形式,其对“传神写照”的追求,更是众所周知的事。由此,我们即可总结出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即意境的追求。
  意境中的意,着重说明艺术作品的创作主体情怀、胸襟、象想等,意境中的境,着重的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把内在的情感以某种特定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意与境的结合,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1加1并不等于2一样,在艺术的领域里,创造性的发散的思维会给艺术品以更加广阔的存在空间,那就是艺术的空间,也是其魅力之所在。虽然从本源上讲,一切意中之“境”,都一无例外地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但这个“反应”不是“模仿”,不是照搬照抄,因此,意中之“境”,往往与现实生活有差别,也正是由于有了“意”的再加工和改造,才使得这个“境”摆脱了现实空间的局限,体现出艺术的灵性和品格。王维的雪里芭蕉画幅,苏轼的朱笔画竹,初看起来完全背离了现实规律,但是,正因为这种背离形成了更大的艺术张力,给了读者更大的艺术想象的空间,形成了艺术的美感。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空中之音,十分恰当地体现了意境所形成的美感,它是月,但不在天下而在水中,是荡漾着的月亮;它是物像,但不在眼前,而在镜中,是通过明镜反映之后的产物;它是乐音,但并不直接刺激你的耳鼓,而是通过空间的转换之后作用于你的全身。
  意境的产生,不仅体现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而且还被引伸到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的话,强调的就是读者对艺术作品的再加工。试想,如果艺术作品没有给欣赏者预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那么,那“未必不然”的艺术再加工,也就不可能实现。由此可见,艺术意境的追求,将艺术创作与欣赏连为一体,打破了时间的界线和限制,使之成为永恒。无论千载之上还是千载而下,我们都可以为同一个艺术品而惊熹。
  意境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培养出我国古代优秀的艺术精品,而且它还影响世界,进入近代以后,在西学东渐的同时,意境作为中国艺术的精华,也对西方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九世纪西方兴起的印象派诗歌、象征派绘画,都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受了中国意境的艺术精神的影响出现的艺术流派。这些艺术风格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西方尚实的艺术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这类艺术还给西方人以巨大的魅力,就是最明显的证明。而一旦这种追求意境的艺术精神与追求艺术的人生态度结合起来,那么,它所形成的艺术人生的品格,也就使我们产生出唯美的唯艺术的人生态度,一种对真善美的亲近感代替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使我们能以超脱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一切,那样一种生活境界,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潇洒和自在——这是我们亲近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

当代国粹文化研究应用中心整理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国民族网] [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 [国际易经网]


版权所有:古今易学文化网 2005-2021 中心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沣镐西路益民巷(富力学府3#楼11203室)
业务热线:029-84214987 15289365918 15686051897
陕ICP备2021012327号